文章列表

【司想評論】【兒少權益保護】什麼新聞可以報?什麼新聞不能報?
在我國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下稱兒少法)第69條規範,在一些特定的狀況下,媒體不得對兒童及少年進行報導或記載其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但如何平衡保護兒少與兼顧民眾知的權利,一直是媒體實務上的爭議所在。


【他山之石】大法官的一句話|小威廉·布倫南:「死刑是將人當成被玩弄、可丟棄的客體對待。」
「死刑是將人當成被玩弄、可丟棄的客體對待。」Capital punishment treats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s nonhumans, as objects to be toyed with and...


【司想評論】你知道「凍結帳戶」的規定可能違憲嗎?
由於詐騙案件頻傳,為了因應不斷出現的詐騙問題,政府無不使出渾身解術,希望透過各式的安全網,來達到防治詐騙、預防詐騙的成果,而將特定帳戶設為「警示帳戶」的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司想評論】【彰化地檢性騷擾案】通姦案件調查被告性器官合理嗎?
根據新聞報導,去年初因羈押問題槓上法官的彰化地檢署檢察官莊珂惠,在近期又爆出性騷擾疑雲。「法官翻轉司法群策會」表示,莊曾因通姦罪案件採集女嫌私密處時,要求嫌犯全身脫光。此舉被指控性騷擾,最後雖獲不起訴,但所涉偵查手法已引起爭議。


【司想評論】論刑法裡的「聚眾」
日前有新聞指出,為了因應社會上頻傳的群毆事件,政府擬修法放寬刑法上關於「聚眾」的定義。根據警政署的說明,將矛頭指向最高法院判例(28年上字第621號判例),該則判例將聚眾定義為「參與鬥毆的多數人,有隨時可能增加的狀況」,而往後實務也往往適用這則判決,將社會案件中常見的「烙人輸贏」排除於聚眾鬥毆之外,因為會參與鬥毆的就是那些被找來的人,不符合「隨時可能增加」要件。想當然耳,這種見解與現今社會大眾對於聚眾鬥毆的想法南轅北轍。


【司想評論】2019大法官提名開跑!
由於今年9月底,司法院有4位大法官即將卸任,總統蔡英文為此成立「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成員包括副總統陳建仁、司法院前院長翁岳生、司法院前院長賴英照、前大法官劉鐵錚、前大法官林子儀及輔仁大學法律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劉初枝,協助後續大法官人選提名事宜。


【司想評論】【王隆昌案】當污點證人隨便咬人還有人信,誰還能在司法叢林中存活?
根據新聞報導,前北科大教授王隆昌在2008年被指控涉及南港展覽館弊案,遭判決7年8個月的有期徒刑,入監3年後假釋出獄。民間司改會於近期召開記者會,指出法院判決中證人證詞前後矛盾但法官仍採信等等問題。


【司想評論】謹此紀念法界先輩湯德章律師
1947年3月13日,「碰!碰!碰!」湯德章40年的生命,在民生綠園(現為湯德章紀念公園)被結束了。3月13日也在2014年成為台南「正義與勇氣」紀念日,就讓我們看看這位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拯救他人的湯德章律師!


【電影法律】《證人》:幫殺人犯辯護的律師是好人嗎?
每當社會上有駭人聽聞的凶殺案時,擔任此嫌疑犯辯護人的律師,就會成為社會及媒體注目的焦點!媒體常以「惡魔的代言人」作為斗大的標題,而民眾也會認為...


【電影法律】《你只欠我一個道歉》:道歉不是軟弱的象徵,而是文明的體現。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這其中除了輝煌的一面,更多是無法抹滅的傷痕。一個國家往往不是由單一族群所組成,而從過去的歷史事件中,不乏因為種族、...


【司想評論】【關西機場事件】假消息相關的做法及問題
自關西機場事件導致外交官自殺後,民眾、政府開始重視假消息的問題,NHK也曾針對該事件做了專題報導,介紹當時發生的問題。而在當年度縣市首長大選暨全國性公民投票前後,又不斷有針對候選人、公民投票議題等等的虛假消息、虛假報導出現。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政府於2018年底開始著手擬訂相關的法官,希望能透過法律來達到「識假、破假、懲假、抑假」的效果,但不免有許多的反彈聲音。


【司想評論】【慶富獵雷艦案】羈押期屆滿 法院就沒轍了嗎?
2019年2月25日,慶富獵雷艦案高雄地方法院裁定,被告陳慶男追加保證金額至3200萬(已繳納),准予停止羈押並限制住居。被告陳慶男需要配合: 1.每日早晚各至警局報到一次。 2.提供24小時不關機手機。 3.陳報平日使用之車牌。 但大家還記得,陳慶男其實是因為他兒子逃跑,才又被羈押的嗎?2018年6月慶富少東棄保潛逃後,害老爸的交保金從原本的800萬飆到1億,繳不出保證金的狀況下,只好被羈押。之後降保至3200萬,又提高到5200萬,而本次高雄地方法院又再次降至3200萬元。究竟為什麼高雄地方法院願意再次降保呢?


【電影法律】《法律女王》:法院不會被天氣改變,但會被社會風氣改變!
2020年9月18日金斯伯格大法官病逝於家中,享壽87歲。 露絲·拜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1993年受美國總統比爾·...


【司想評論】【玩遊戲學法律】把《還願》裡的印章拿去做衣服可以嗎?
根據新聞報導,由赤燭開發的恐怖遊戲作品《還願 Devotion》上市後引起轟動。而近期,有中國網友透過拆包發現疑似揶揄「習近平小熊維尼你媽八七」的符咒,引發中國網友群起不滿,大量負評湧入遊戲頁面。而在符咒事件爆發後,有台灣網友在網路上公開了自己模仿製作的「習近平小熊維尼」印鑑供大家下載,被稱為「最強防盜符」,也有人將該印、符咒製成衣服販售。


【司想評論】【玩遊戲學法律】《還願》--何老師出來面對!!
2019年02月19日,農曆正月十五,一款由曾經製作過造成世界轟動的恐怖遊戲《返校 Detention》的台灣團隊-赤燭,所製作、發行的第二部恐怖遊戲作品《還願 Devotion》正式在 Steam 上線。


【他山之石】大法官的一句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總統來來去去,但最高法院一直都在。」
「總統來來去去,但最高法院一直都在。」Presidents come and go, but the Supreme Court goes on forever.這句霸氣十足的名言,出自前美國最高法院首席...


【司想評論】【當冤案發生】國家賠償?冤獄賠償?刑事補償?
與江國慶案相關的國家賠償案,於2019年2月19日經最高法院駁回全案確定。陳肇敏、曹嘉生等人依刑事補償法,需賠償 6237 萬 7053 元予國防部北部地方軍事法院。為什麼國防部北部地方軍事法院可以向這些人求償呢?刑事補償不是在賠償受冤的人民嗎?


【司想評論】江國慶案的國賠解析
最高法院在2月15日發布106年台上字第2853號國賠案件的新聞稿,這個案件所涉及的,就是台灣司法史上最著名的冤案:江國慶案。最高法院在這個案件中確認了陳肇敏等一干軍中長官和軍方司法人員,對於江國慶的冤案確實有疏失,因此必須負最終的賠償責任。


【司想評論】江國慶被冤殺,法院覺得誰應該負責賠償?
民國(下同)85年9月,臺北市大安區空軍作戰司令部發生性侵殺人案,軍方旋即組成了「0912專案小組」並約談福利站的員工和士兵,後來在交誼廳櫃檯上發現一把沾有血跡疑似兇刀的證物,循線追查發現四名士兵嫌疑重大,其中包括江國慶。10月1日,調查局對福利站的員工及士兵實施測謊,只有江國慶一人未通過測謊。測謊隔日,江國慶遭到連續37小時的疲勞訊問以及刑求逼供,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寫下自白書,承認性侵殺人。


【司想評論】單手騎車危險嗎?法院初一十五不一樣!
根據新聞報導,針對「單手騎車」究竟是不是危險駕駛行為,目前各法院的見解並不統一。有法院認為並不一定構成危險駕駛行為,但也有法院認為單手騎車就應該構成。 究竟法律怎麼規定呢? 相信大家都有在新聞中看到危險駕駛的狀況,但是大家應該都會好奇究竟怎麼樣的行為是危險駕駛?如果單手騎車會不會是危險駕駛呢?為什麼法院判決見解不一致呢? 在討論單手騎車的問題之前,先讓我們看看規範危險駕駛行為的條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