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他山之石】大法官的一句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總統來來去去,但最高法院一直都在。」
「總統來來去去,但最高法院一直都在。」Presidents come and go, but the Supreme Court goes on forever.這句霸氣十足的名言,出自前美國最高法院首席...


【司想評論】【當冤案發生】國家賠償?冤獄賠償?刑事補償?
與江國慶案相關的國家賠償案,於2019年2月19日經最高法院駁回全案確定。陳肇敏、曹嘉生等人依刑事補償法,需賠償 6237 萬 7053 元予國防部北部地方軍事法院。為什麼國防部北部地方軍事法院可以向這些人求償呢?刑事補償不是在賠償受冤的人民嗎?


【司想評論】江國慶案的國賠解析
最高法院在2月15日發布106年台上字第2853號國賠案件的新聞稿,這個案件所涉及的,就是台灣司法史上最著名的冤案:江國慶案。最高法院在這個案件中確認了陳肇敏等一干軍中長官和軍方司法人員,對於江國慶的冤案確實有疏失,因此必須負最終的賠償責任。


【司想評論】江國慶被冤殺,法院覺得誰應該負責賠償?
民國(下同)85年9月,臺北市大安區空軍作戰司令部發生性侵殺人案,軍方旋即組成了「0912專案小組」並約談福利站的員工和士兵,後來在交誼廳櫃檯上發現一把沾有血跡疑似兇刀的證物,循線追查發現四名士兵嫌疑重大,其中包括江國慶。10月1日,調查局對福利站的員工及士兵實施測謊,只有江國慶一人未通過測謊。測謊隔日,江國慶遭到連續37小時的疲勞訊問以及刑求逼供,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寫下自白書,承認性侵殺人。


【司想評論】單手騎車危險嗎?法院初一十五不一樣!
根據新聞報導,針對「單手騎車」究竟是不是危險駕駛行為,目前各法院的見解並不統一。有法院認為並不一定構成危險駕駛行為,但也有法院認為單手騎車就應該構成。 究竟法律怎麼規定呢? 相信大家都有在新聞中看到危險駕駛的狀況,但是大家應該都會好奇究竟怎麼樣的行為是危險駕駛?如果單手騎車會不會是危險駕駛呢?為什麼法院判決見解不一致呢? 在討論單手騎車的問題之前,先讓我們看看規範危險駕駛行為的條文吧!


【司想評論】【陳鴻斌案】我就是硬要審,你咬我啊!
根據新聞報導,涉嫌性騷擾女助理的法官陳鴻斌的案件再審結果出爐,法院認定陳鴻斌的再審聲請不符合法定要件,因此駁回陳鴻斌的再審聲請,全案回到一開始免除法官職務的狀態。 法官法定原則「不等於」法官恆定原則! 2018年中,陳案再審結果出來前後,不少學者、實務界人士便對於本案的許多問題點作出批評,而其中問題最大的莫過於陳案再審法庭審判長林文舟的爭議了! 讓我們先來複習一下本案的狀況,以下的編號為事件發生順序:


【司想評論】請鬼開藥單的和平協議
中國國民黨(清楚載明該黨正式名稱,非常重要!)黨主席吳敦義日前表示,一旦該黨重返執政,就要跟中國洽談和平協議云云。 在評論此事前,先回顧一下歷史,日本向同盟國宣布投降後不久,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即邀中國共產黨(清楚載明該黨正式名稱,非常重要!)欲進行會談。1945年8月29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代表在中國重慶進行會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和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均有與會,更拍照合影,凸顯和平氣氛,後於同年10月10日簽訂《雙十協定》,共同表示避免內戰、和平建國、推動民主等目標。但就在《雙十協定》簽訂未久,國共內戰就全面爆發!後面的事,大家應該就很清楚了。


【司想評論】【量刑趨勢建議系統】大家來查查量刑趨勢囉!
根據新聞報導,司法院院長許宗力於日前表示已開放原本僅法官可以使用的「量刑趨勢建議系統」,供律師、檢察官、學者使用。除了可以用來分析法官判決刑度的成因,也可以供律師作為與法官討論量刑範圍的依據。 新的「量刑建議趨勢系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當法官適用法條處罰行為人時,面對一個空泛的刑度範圍,究竟要怎麼判決呢?大家的量刑有沒有什麼規律呢?會不會有太輕或太重呢?


【司想評論】【什麼是罷工權】華航機師罷工需要提前預告嗎?
台灣首次機師罷工行動,在2019年的農曆新年間展開。從2月8日開始至2月12日華航共取消67航班,影響旅客破萬。突如其來的罷工,讓許多人的新年旅遊計畫因此跑湯,有些民眾直接對地勤人員咆哮。更引起了罷工需不需要提前預告的討論,關於罷工我國法是怎麼規定的呢?


【司想評論】【華航機師罷工事件】什麼是勞動三權?什麼是勞動三法?
根據新聞報導,春節期間華航機師罷工事件引發社會對於勞工權益的討論。雖然本次罷工事件外界評價兩極化,但也有勞動法學者指出,從近年的勞動事件可以發現,我國的勞權意識已漸漸抬頭。 什麼是勞動三權? 隨著勞動法規的逐步修正,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勞工權益問題。而當我們要討論勞工權益到底有哪些的時候,就不得不得先理解什麼是「勞動三權」了。 所謂的「勞動三權」,其實是「團結權」、「團體協商權」、「爭議權」三者的總稱,他們分別代表:


【電影法律】【過年看電影】《沈默的目擊者》:被隱藏的真相究竟該不該揭發?
《沈默的目擊者》是2017年上映的一部韓國電影,翻拍自2013年上映的中國電影《全民目擊》,由崔岷植以及韓劇女王朴信惠主演。故事描述大財團會長...


【司想評論】【新創事業】台灣的獨角獸之路?
台灣能否出現獨角獸等級的新創事業?政府部門近來很關心此一課題,也多次表達要扶植台灣新創事業,改善台灣新創事業環境的立場。但回到此事的癥結點,一家獨角獸是喊一喊就可以出現的嗎?


【電影法律】【過年看電影】《弟之夫》--什麼是「正確的」家庭形式?
2018年3月,日本漫畫家田龜源五郎的作品《弟之夫》正式發表真人電視劇,由於其選角的成功、及對角色的刻畫,在日本大獲成功,並感動了許多的觀眾。...


【電影法律】【過年看電影】《刺激1995》:受刑人為什麼應該享有基本人權?
一個人犯罪後,該過怎麼樣的生活?犯罪者在監獄中,就該在監獄中被迫接受不合理的紀律?被虐待?被侮辱?被活活打死?被迫活在懼怕當中?或許會有人認為...


【電影法律】【過年看電影】《廁所愛情故事》:想要一間廁所,很過分嗎?
文章內容包含部分劇情,請自行斟酌服用 2018年12月在台灣上映的印度電影-廁所愛情故事,是...


【司想評論】【調度司法警察條例】高喊廢除的背後,有著什麼樣司馬昭之心?
根據媒體報導,行政院於2019年1月16日召開第一次協調會議,討論《調度司法警察條例》修正或廢除事宜,蒐集各界資料後,第二次會議將於農曆年後登場,屆時將會決議是要提出修正還是廢除。


【司想評論】【鄭惠中掌摑案】籲北檢應平等看待所有案件
鄭惠中掌摑文化部長事件持續延燒。整個事件從一開始理直氣壯,到主動至分局地檢署說明,再到文化部道歉,只要有新的消息,總是佔據各大新聞版面。而昨日台北地檢署也特別為了此事件發出新聞稿,針對媒體報導鄭姓資深藝人「遭檢限制住居 委任律師轟:侵害人權」云云,進行說明。


【他山之石】大法官的一句話|約翰·馬歇爾·哈倫二世:「一個人的粗話,是另一個人的詩詞。」
「一個人的粗話,是另一個人的詩詞。」One man's vulgarity is another man's lyric.這句名言出自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約翰·馬歇爾·哈倫二世(John Marshall Harlan II...


【司想評論】台灣的登山管理出了什麼問題?
每當有登山客在山上發生意外時,消息總是會佔據媒體大篇幅的版面,爬黑山、浪費資源等等指控排山倒海的襲向當事人,連帶也影響社會大眾對登山愛好者、登山運動的觀感,不過同樣的,山友們也長期反抗這樣的指控和標籤,認為因為大部分的人,包含法令規範都不了解登山運動,才會造成這樣的誤解以及畸形法令規範產生。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以下初步討論幾個爭議點,大家一起來思考看看到底怎麼做會比較好吧!


【司想評論】【長榮奧客事件】空服員服務的範圍在哪?要不要平衡空服員性別比?
根據新聞報導,有長榮航空空服員於美國飛回台灣的班機上,遭乘客要求協助脫褲、擦屁股,期間甚至還傳出有性騷擾的狀況。本事件發生後,長榮航空班機內缺乏男性空服員的現狀問題又再度受到關注,只是民航局對外說明表示依法無權要求航空公司增設男組員,且這樣的要求可能也會有性平的疑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