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司想評論】【秦偉性侵案】檢察官起訴41年,就真的可以關他41年嗎?

  • 2016-11-13
  • 法操司想傳媒

2016年11月5日,新聞報導,藝人秦偉涉嫌性侵,其中甚至有兩名未成年,因而遭檢察官求刑41年。目前案件尚處於起訴階段,有賴法院進行後續審判。依台北地檢署新聞稿所揭示的犯罪事實,秦偉的行為,實在令人髮指!然而,《法操》要暫時收起憤怒,透過本案報導,來說明一些基本的法律觀念。

READ MORE

【江元慶專欄】台灣冤案實錄:標點符號獄

  • 2016-11-12
  • 江元慶

文/江元慶(資深司法記者,作品《流浪法庭30年》催生「刑事妥速審判法」施行) 古代有文字獄,來看看當代這個「標點符號獄」。 民國99年間,莫拉克颱風重創高雄那瑪...

READ MORE

【法操專訪】前法務部長施茂林專訪 | 司法改革是漫漫長路,在於為或不為的由「心」改革!

  • 2016-11-11
  • 法操司想傳媒

施茂林先生接受《法操》專訪,期許台灣司法環境能越來越公開透明。2016年5月20日蔡總統在就職典禮上,強調將進行司法改革,引起社會廣泛回響,前法務部部長施茂林也認同,司法需要改革,強調從「顧客導向」的觀念改革司法,從「司法消費者」的角度,改革保守的司法。以往司法改革總是以法官和檢察官為核心,與民意相差甚遠,就好像要改革醫病關係,不應只從醫師,而是要從病人觀點看問題,司法亦然,法官和檢察官想法改變,司改才推得動。

READ MORE

【司想評論】最高法院開庭必須常態化!「法庭直播」就從這裡開始

  • 2016-11-11
  • 高宏銘(執業律師、法操共同創辦人、曾任彰化和新北地檢署檢察官)

許宗力老師就任司法院長一職後,馬上就拋出「最高法院開庭常態化」和「法官事務分配和基本資料公開」等改革方案,讓人確有耳目一新之感。 「最高法院開庭常態化」的議題,早已在學界討論多時。雖然最高法院是「法律審」,通常不會有要調查證據的情況,但「法律見解的妥適性」,其實,也應經當事人辯論,再為裁判,較為允當。

READ MORE

【江元慶專欄】台灣冤案實錄:檢察官幫檢察官擦屁股

  • 2016-11-10
  • 江元慶

文/江元慶(資深司法記者,作品《流浪法庭30年》催生「刑事妥速審判法」施行) 有一天,阿樑在馬路上突然被捕,他覺得莫名其妙,一臉疑惑的問警察:「我犯了什麼法?」...

READ MORE

【馬英九案】法庭旁聽竟像買樂透!?要中獎才有得聽?

  • 2016-11-09
  • 法操司想傳媒

民進黨立委柯建銘認為前總統馬英九涉嫌洩密罪,向台北地院提起自訴。昨日(2016年11月8日),北院以被告身分傳馬英九出庭。《法操》本亦想到場關心旁聽,無奈人山人海,座位有限,根本不得其門而入。 依據台北地院的新聞稿公告,本次庭期在第7法庭開庭,第6、8法庭設置延伸法庭。換句話說,在第7法庭是看現場LIVE,而第6、8法庭則是看電視轉播。

READ MORE

【他山之石】失控的酒駕,其他國家怎麼管?

  • 2016-11-08
  • 林柏辰,杜蘭法學院能源環境法碩士生(Energy & Environmental

酒後駕車的管制問題一直是我國長期面對的社會問題,最近法務部長邱太三的失言風波,也與管制酒駕相關。筆者在金門服役擔任少尉輔導長時,也要常常和連上阿兵哥宣...

READ MORE

【行政院案】【1107 太陽花行政院案開庭實況】公民不服從,到底罰不罰?

  • 2016-11-07
  • 法操司想傳媒

因為「服貿」爭議而爆發的太陽花學運,遭檢察官起訴的人數眾多,牽連甚廣,《法操》知悉而得以追蹤者也僅有三個案號。《法操》將此等案件,簡單區別為「太陽花行政院案」與「太陽花立法院案」。而今天(2016年11月7日)開庭的是屬於「太陽花行政院案」的部分。

READ MORE

【法操2016司改白皮書發表記者會】揪出司法恐龍!我們要法庭直播!

  • 2016-11-07
  • 法操司想傳媒

如果你不親自去法院開庭,你會知道一些法官與檢察官有多扯嗎?既然要改革,就要一步到位!讓多一點人知道法庭真相!快快參與「法庭直播」連署、一起推動改革!

READ MORE

【江元慶專欄】台灣冤案實錄:阿松:無語問蒼天!

  • 2016-11-04
  • 江元慶

文/江元慶(資深司法記者,作品《流浪法庭30年》催生「刑事妥速審判法」施行) 「農曆除夕前兩天,你會不會在早上6點27分出門辦年貨?」這個問題或許問得有些無厘頭...

READ MORE

【法操2016司改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司改不用打高空!「法庭直播」就是人民參與審判第一步!

  • 2016-11-03
  • 法操司想傳媒

因應蔡英文總統2016年上任時,承諾招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致力於監督檢察官、提倡司法改革的媒體《法操司想傳媒》,也對於整個司法體系做一次總體檢,提出白皮書《法操2016司改總體檢:小英,請妳聽我說!》,期盼各界一同來關心司改議題。

READ MORE

【司想評論】《法操》建言:致許宗力院長,司法透明三步驟!

  • 2016-11-02
  • 高宏銘(執業律師、法操共同創辦人、曾任彰化和新北地檢署檢察官)

老師好!猶記得當年在徐州路的課堂上老師您的風采,對於您常常在課堂上提到國家權力是來自於人民,所以行使國家權力的各機關都必須要具有「民主正當性」此一觀點更是印象深刻,也是學生在思考涉及國家權力的公法領域問題時,都會去不斷思索的對象。當年與您是師生關係,現在則是人民與公僕的監督關係,因此,《法操》必須對現今司法現況提出建言。

READ MORE

【婚姻平權】沒有法律上的婚姻關係,再愛也是陌生人

  • 2016-11-01
  • 法操司想傳媒

據媒體報導,在台大教授法文的法國籍講師、演員,人稱畢教授的畢安生,疑似因從自家陽台墜樓而身亡。但因畢教授並未留下遺書,因此,除了警方還要追查確切的墜樓原因,依刑事訴訟法第218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遇到這種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也就是不屬於在醫療機構病死或自然死的情況,檢察官都必須要進行相驗的程序。至於什麼是相驗?各位可以參考《法操》網站中《檢察官的陰陽界-談相驗與解剖》一文。

READ MORE

【司想評論】沒有法律上的婚姻關係,再愛也是陌生人

  • 2016-11-01
  • 法操司想傳媒

據媒體報導,在台大教授法文的法國籍講師、演員,人稱畢教授的畢安生,疑似因從自家陽台墜樓而身亡。但因畢教授並未留下遺書,因此,除了警方還要追查確切的墜樓原因,依刑事訴訟法第218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遇到這種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也就是不屬於在醫療機構病死或自然死的情況,檢察官都必須要進行相驗的程序。至於什麼是相驗?各位可以參考《法操》網站中《檢察官的陰陽界-談相驗與解剖》一文。

READ MORE

【司想評論】繞過檢察官,直接潛逃?!「單次解除限制出境」標準在哪?

  • 2016-10-27
  • 法操司想傳媒

台灣商業總會聯合會理事長張平沼之妻陳淑珠,因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不法獲利達台幣300多億元,案件分別在台北地院和高等法院審理中。但在今年8月,陳淑珠卻以參加國際會議為由,向法院聲請出境許可獲准,台北地院諭知「單次解除出境」,最後是在檢察署及時抗告之下,才把陳淑珠擋了下來。法院在本案中准許陳淑珠出境的作法,有許多啟人疑竇之處,涉及羈押法制上一個比較少被討論的面向,《法操》便在此與大家一同探討。

READ MORE

【他山之石】大法官的任用資格,其他國家怎麼看?

  • 2016-10-26
  • 林柏辰,美國杜蘭大學法學院能源環境法碩士生

前陣子,台灣因為大法官候選人提名,而衍生了大法官提名資格的爭議,而關於「再任」有無違反憲法規定的爭議,法操過去也曾與各位讀者解析過。而如今塵埃落定...

READ MORE

【江元慶專欄】台灣冤案實錄:機車族要小心!

  • 2016-10-21
  • 江元慶

文/江元慶(資深司法記者,作品《流浪法庭30年》催生「刑事妥速審判法」施行) 一名呂姓男子把小貨車停放在新北市板橋區重慶路的巷子內,兩天後,當他要開車時,發現車...

READ MORE

【法操2016司改白皮書發表記者會】【法操2016司改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司法公開透明!就要法庭直播!

  • 2016-10-20
  • 法操司想傳媒

監督司法的獨立媒體《法操司想傳媒》,於10月20日下午舉辦「司改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台大法律系李茂生教授、陳奕廷律師(上誠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刑法補教名師易台大)、宗鼎法律事務所吳宗樺律師等,也都到場支持。會中除了針對台灣的司法體制進行全面審查、對新政府提出建言外,也呼籲台灣政府應開放「法庭直播」,使全民能共同監督司法,讓台灣司法體制更加走向公開透明。

READ MORE

【法操說:犯法、不犯法?】輔導受刑人可以公開講?監獄教誨師、教誨志工一樣嗎?

  • 2016-10-19
  • 法操司想傳媒

2016年五月初,犯下4死、22傷台北捷運無差別殺人案件兇手鄭捷,判死定讞後18天即遭槍決。同時間,一名張姓男子謊稱自己是曾經輔導鄭捷的教誨師,上遍各個談話性節目。新聞報導,北市議員應曉薇自稱,她輔導鄭捷時會要求攜帶警報器,但台北看守所指出曾有兩位教誨志工接觸過鄭捷,而應曉薇並不在其中。另有報導,應曉薇甚至並非「教誨志工」,僅為社會志工。到底教誨師是什麼呢?教誨志工又是什麼呢?

READ MORE

【司想評論】【法務部長邱太三失言】酒駕都是中下階層的錯?酒駕除了重罰還有其他方法嗎?

  • 2016-10-18
  • 法操司想傳媒

台灣酒駕新聞層出不窮,每每酒駕事故的發生,都常常會使社會要付出極大的成本。儘管「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警語已經深植人心,但幾杯黃湯下肚,恐怕早已把一切拋到九宵雲外。如何減少酒駕問題不斷發生,相信是政府當局以及民眾們都迫切關心的議題。

READ MORE
諮詢 大壯律師 LIN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