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大法官的一句話|班傑明‧卡多佐:「正義不是要成為看不見的盲人,而是要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 2025-03-30
  • 法操司想傳媒

文/法操司想傳媒

「正義不是要成為看不見的盲人,而是要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Justice is not to be blind, but to have keen eyes.”

「正義女神」在傳統上都是以蒙眼的形象示人,因為這代表著法律的客觀以及公正,所做出的判決結果並不會被個人的情感以及偏見所左右。但是班傑明.卡多佐(Benjamin Cardozo)大法官卻認為這代表著執法者的「盲目」,如果過度乎法律的文字,而忽略社會現狀以及案件發生前後的實際情況,反而會導致正義遭到扭曲。

他認為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更應該保持敏銳的觀察力,需要深入了解案件的來龍去脈、關注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理解不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樣才能做出兼具人性化與合理性、最符合公平正義的決斷。

「正義不是要成為看不見的盲人,而是要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這個概念出自卡多佐大法官於1921年時將過去在耶魯大學講座內容集結成冊的的著作《司法程序的性質(The Nature of the Judicial Process)》。他在這本書中探討法官在司法過程中的角色和責任,強調了司法不僅要追求客觀公正,更要關注社會現實,做出符合時代需要的判決。

卡多佐大法官認為法律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來演進。因此,法官在審理案件時,不能僅僅依賴於僵硬的法律條文,而是應當考慮社會的需要與價值觀,並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以「敏銳的眼睛」對案件進行深入的分析,這樣才能看到案件的本質進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能當上法官的人都是學習能力出眾且擁有足夠學識的人,但為什麼還是會背負「恐龍法官」的罵名?有可能就是因為忙於職務,卻對社會現實的變化缺乏認知,結果導致想法與價值觀逐漸與社會產生代溝。如果法官能夠知道現在社會、民眾的想法,並且能夠在判決書中清楚的說明判決的理由,相信認為法官都是來自史前地球的民眾也會越來越少。

班傑明.卡多佐大法官小檔案(整理自wiki):​

卡多佐(Benjamin Nathan Cardozo)大法官出生於1870年紐約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5歲就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從1913年開始,卡多佐擔任紐約州法院的法官,其所作的許多判決影響侵權法的發展。1921年他將在耶魯大學講座的內容整理出版為《司法程序的性質》,之後也參與創建美國法律協會。

1932年,胡佛總統提名卡多佐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接替退休的霍姆斯大法官,獲得參議院通過,他是繼路易斯·布蘭戴斯之後,最高法院的第2位猶太人大法官。

評論專區

大壯律師 LIN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