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想評論】野百合學運30周年

1990年3月,來自全臺灣各地的大學生在中正紀念堂廣場聚集、靜坐,表達對當時國政體制的不滿。這是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學生抗議運動,這場社會運動推動展現了學生對於政治的影響力,也是臺灣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時空背景
1987年蔣經國總統宣布解除戒嚴後,看似將走向民主自由的懷抱,但臺灣社會其實仍在適用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政治改革的速度並未跟上人民的期待。而遷台40年以來從未改選過的國民大會,又自行通過「臨時條款修正案」,擅自將增額代表任期延長為9年,引發民眾的不滿。
學生提出四大訴求
在學生團體的串聯加上剛成立的民進黨發起造勢活動的帶領下,參與靜坐的人數已達數千人之多,而在由學運團體所組成的校際會議上,學生們正式發表了野百合學運的四大訴求:
- 解散國民大會,重建一元化的國民大會制度。
- 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憲法不可被架空,要回歸民主憲政、重建憲法秩序。
- 召開國是會議,彙整各方意見。
- 提出民主改革時間表,以上訴求就算不能馬上達成,但仍要給予民眾時程表,不可許下空頭承諾。
野百合學運最後在李登輝總統於總統府接見學運學生代表、形成共識後,校際會議宣布撤離中正紀念堂廣場,為期6天的學運宣告結束。
[caption id="attachment_23809" align="alignnone" width="1706"]
後續影響
李登輝總統依照其對學生的承諾,在不久後召開國是會議,也在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臺灣重歸憲政體制。
國民大會制度也在陳水扁等26位立法委員提案聲請釋憲之下,大法官會議做成司法院釋字第261號解釋,規定資深中央民意代表應於1991年12月31日終止行使職權,正式宣告了「萬年國會」終結的最後期限,臺灣的民主化正式進入全新的階段。
野百合學運在當時仍屬威權社會的氛圍下引發了極大的效應,人民不只是單方面接受政策,而是主動表達訴求,開了臺灣學生社會運動的第一槍,往後包括野草莓學運、同婚遊行……等都深受其影響,野百合學運可說是推動臺灣民主體制前進了一大步,其精神也內化在臺灣人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想之中。
評論專區
精選影片

台積電赴美投資|護國神山垮了?台灣被掏空?半導體產業就此一片漆黑?

川普、澤倫斯基撕破臉|川普有什麼打算?趁火打劫?美國會放棄烏克蘭嗎?

北市佛教精舍命案|宗教團體該受管理嗎?該怎麼管?

路邊卸貨害死人|經營者應檢討,別再把經營成本外部化!

郭董欠12億獎金挨告?簽的是什麼合約有影響嗎?戴正吳為什麼選擇以勞動事件提告?

台版「地面師」詐欺案|詐團盯上獨居長者!有什麼防堵的好辦法?

柯P遭起訴——政治獻金部分|法院最新的羈押理由是?柯P這部分最有可能成罪!?

北檢正式起訴柯P|起訴書寫了什麼?還有很多法律問題待解釋?

台達電員工墜樓|疑似遭霸凌?公司跟主管有什麼法律責任?雇主的義務都盡到了嗎?

八炯「中國統戰紀錄片」討論|美國、加拿大都在堤防?中國認知作戰無孔不入!

南韓「長達」6小時的戒嚴|台韓戒嚴規定有何異同?台灣宣布戒嚴更具破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