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銘專欄】從長平之戰看敦睦艦隊
文/高宏銘律師(大壯法律事務所所長、法操共同創辦人,曾任彰化和新北地檢署檢察官)
海軍敦睦艦隊出訪返國後,陸續傳出有艦上人員感染武漢肺炎的消息,頓時讓全國民眾為之緊張,畢竟可能是台灣防疫迄今最危險的一處破口。因此有部分政治人物和媒體大聲疾呼要撤換陳時中,改由他人擔任中央防疫總指揮。在評論此事前,請大家先回顧一下中國戰國時代最慘烈的一戰,也就是「長平之戰」的歷史。
公元前261年,秦國和趙國為了和原屬韓國領地的「上黨」產生對峙,起因如何就不贅述,總之兩國就是兵戎相見。雖然秦軍一開始在野戰占了上風,有逼退趙軍,但趙軍後來在廉頗的指揮下堅守陣線,穩住局勢,也讓秦軍無法進一步發動攻勢。廉頗的戰術就是「穩」,先求堅守陣線不潰敗,再憑藉趙國補給線較短之優勢,希望能逼退秦軍。兩軍就這樣僵持了下去。雖然趙國為支援前線的糧食,著實不好過,但補給線較長的秦國當然也面臨困境,很可能不得不退兵。秦王後來採用范雎之計,對趙國發動「資訊戰」,內容主要是貶低廉頗、嘲笑廉頗不敢戰、廉頗讓趙國陷入困境、一定要更換無能的廉頗,讓打的一嘴好仗的趙括上陣指揮,趙軍才能勝利云云。當時趙王也覺得廉頗一直堅守,不能一口氣痛擊秦軍,實在表現不佳。就決定陣前換將,由紙上談兵第一名的趙括指揮趙國大軍。得知此事的秦王,深感「計畫通」之外,也馬上決定陣前換將,改由中國歷史上第一「殺神」白起指揮秦軍,以求一舉攻破趙國防線並殲滅趙國大軍。
後面的事,大家應該就很熟悉了。趙括果然只能紙上談兵,白起率秦軍大勝,其後更坑殺趙國45萬降卒,史稱「長平之戰」。
從「長平之戰」的歷史來看,秦、趙都是陣前換將,為何結果不同?首先趙國是在境內作戰,所以原本是採防禦陣勢,廉頗知道只要堅守防線,拖垮秦軍,就有得勝的機會,所以絕不輕易出戰。趙括紙上談兵比自己的父親名將趙奢強,就認為自己超會指揮大軍,只要自己一出,就能擊敗秦軍。趙括和廉頗對於如何得勝?戰術的規劃有明顯不同。趙王未能想清趙國的局勢,輕易改變守勢,這樣的換將當然不行。
而秦國原本由王齕指揮,是在得知趙國已經改由趙括指揮後,秦王才更換白起指揮,因為白起指揮野戰的能力非常卓越,面對想主動求戰的趙括,正好是白起可發揮的機會。秦王換將是因應將由對峙改至野戰的局勢,而且換上的是有充分野戰經驗的白起,所以這樣的換將當然可以的。秦、趙兩國同樣是換將,結果卻是不同,其中奧妙值得深究。
回到敦睦艦隊引起的防疫爭議,誠然這是一件棘手的事件,但未必就會導致戰線的全線崩潰,而且只要我們目前的防疫策略是「堅守」,先求穩,再尋求戰勝病毒的契機,那此時台灣就應該堅持繼續由陳時中指揮目前的防疫團隊,不要因為一時的戰役失利,就輕言撤換指揮官!畢竟陳時中領導的防疫團隊,對於堅守陣線,目前看來,並未有太大的失誤,也是相當有成效。
大家也可以看看,那些在喊要撤換陳時中的是哪些人?哪些想脫離中央防疫指揮體系的是哪些人?然後再想想二千多年的的「長平之戰」,秦國靠著「資訊戰」和「間諜戰」,讓趙國陣前換將,趙國的下場如何?台灣面對強鄰侵略,難道要重蹈趙國之誤?
對於敦睦艦隊事件,我們認為不應該過度責難海軍,但要釐清事件發生過程,以求改進而不再犯。而且,不可輕易更換目前的中央防疫指揮體系,以免原先的防線全線潰散。
此外,對於不配合中央防疫指揮體系的地方政府,像是自己打電話進行疫調,或是想要自己搞醫護人員普篩的情形,必要時,中央防疫指揮體系應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5條,指揮地方政府執行防疫事務。
希望武漢肺炎帶給全世界的疫情,能早日過去,全世界都能重拾歡笑與平安。也相信台灣在經過這一次的考驗後,能朝成為偉大的國家更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