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大法官的一句話|哈利·布萊克蒙:為了平等對待人們,我們必須差異對待他們。
「為了平等對待人們,我們必須差異對待他們。」 In order to treat some persons equally, we must treat them differently. 這句話是由美國大法官哈利·布萊克蒙(Harry Andrew Blackmun)在著名的加州大學董事會訴巴基案(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中意見書寫下的一句話。
在這句話中的「他們」,指的是美國的少數族裔(尤其指黑人),藉由這句話表達對優惠性差別待遇的支持。
美國從1960年代推動優惠性差別待遇,又稱肯定性行動,是希望能防止社會和企業以種族、膚色、性別、宗教等因素而歧視受僱人或申請人,並以積極給予特定族群優待的方式,來達成各族群平等的手段,以改正歷史對特定族群、性別等歧視的錯誤。 此案的背景事實是,當時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制定一特殊招生政策,以特別委員會進行篩選,使每100個招生名額中保留16個少數族裔的學生。
申請此校的艾倫·巴基,他的成績遠高於因「肯定性行動」政策下照顧的少數族裔學生的成績還要高,仍兩度被拒絕入學,而此特殊招生政策名義上對白人開放,實際上卻無任何一位通過篩選。 此案在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的判決認為,不得拒絕巴基入學,並且學校不得以種族因素作為入學考量,之後進到聯邦最高法院審議。事實上,對肯定性行動本就有兩派聲音,支持者認為這是對過去歧視的彌補;反對者則認為保障少數是變相使他們有特權,可以較低分數保障入學,等於是變相排擠多數(白人)的入學權利。
在聯邦最高法院,美國大法官們對此案意見分歧,而大法官哈利·布萊克蒙表示支持肯定性行動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招生政策,並寫下: In order to get beyond racism, we must first take account of race.There is no other way. And in order to treat some persons equally, we must treat them differently. 「為了打破種族主義,我們必須先正視少數族裔本身遇到的問題,並且別無他法。
因此為了平等對待人們,我們必須差異對待他們。」 大法官最後在最小共識下的裁決,政府有義務保障課堂的多樣性,因此「肯定性行動」政策通常合憲,允許種族作為入學考量的因素,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種族配額做法並不被許可,因此應允許巴基入學。9位大法官在此案最終出了6份意見書,可見此案的爭議程度,有興趣的讀者可再深入閱讀(加州大學董事會訴巴基案)。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從哈利·布萊克蒙這句話中,體現實質平等的精神,看到人類透過法律制度以彌補歷史所造成的歧視和不平等,給予優惠待遇是為少數、弱勢與多數一方的差距加上墊腳石,然而制度該如何設計才公平,就考驗立法者的智慧了。
哈利·布萊克蒙大法官小檔案(整理自維基百科) 哈利·布萊克蒙(Harry Andrew Blackmun,1908年11月12日-1999年3月4日)出生於伊利諾州,由尼克森總統提名,於1970年至1994年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哈利·布萊克蒙早期被認為屬保守派大法官,但在著名的羅訴偉德(Roe v. Wade)和竇訴波頓(Doe v. Bolton)兩案中,他寫的多數意見使墮胎合法化。
另外有趣的是,他曾參與1997年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勇者無懼》(Amistad)演出,這部電影是以1839年運奴船上發生的反抗事件為背景,哈利·布萊克蒙在其中飾演前大法官約瑟夫·斯多里(Joseph Story)的角色,使他成為好萊塢首位飾演法官角色的美國大法官。
參考資料:
1.朱建民,美國總統繽紛錄
2.王玉葉,美國法制研究
3.美國的優惠性差別待遇:http://www.wikiwand.com/zh-tw/美国的平权法案
4.加州大學董事會訴巴基案:http://www.wikiwand.com/zh-hk/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
在這句話中的「他們」,指的是美國的少數族裔(尤其指黑人),藉由這句話表達對優惠性差別待遇的支持。
美國從1960年代推動優惠性差別待遇,又稱肯定性行動,是希望能防止社會和企業以種族、膚色、性別、宗教等因素而歧視受僱人或申請人,並以積極給予特定族群優待的方式,來達成各族群平等的手段,以改正歷史對特定族群、性別等歧視的錯誤。 此案的背景事實是,當時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制定一特殊招生政策,以特別委員會進行篩選,使每100個招生名額中保留16個少數族裔的學生。
申請此校的艾倫·巴基,他的成績遠高於因「肯定性行動」政策下照顧的少數族裔學生的成績還要高,仍兩度被拒絕入學,而此特殊招生政策名義上對白人開放,實際上卻無任何一位通過篩選。 此案在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的判決認為,不得拒絕巴基入學,並且學校不得以種族因素作為入學考量,之後進到聯邦最高法院審議。事實上,對肯定性行動本就有兩派聲音,支持者認為這是對過去歧視的彌補;反對者則認為保障少數是變相使他們有特權,可以較低分數保障入學,等於是變相排擠多數(白人)的入學權利。
在聯邦最高法院,美國大法官們對此案意見分歧,而大法官哈利·布萊克蒙表示支持肯定性行動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招生政策,並寫下: In order to get beyond racism, we must first take account of race.There is no other way. And in order to treat some persons equally, we must treat them differently. 「為了打破種族主義,我們必須先正視少數族裔本身遇到的問題,並且別無他法。
因此為了平等對待人們,我們必須差異對待他們。」 大法官最後在最小共識下的裁決,政府有義務保障課堂的多樣性,因此「肯定性行動」政策通常合憲,允許種族作為入學考量的因素,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種族配額做法並不被許可,因此應允許巴基入學。9位大法官在此案最終出了6份意見書,可見此案的爭議程度,有興趣的讀者可再深入閱讀(加州大學董事會訴巴基案)。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從哈利·布萊克蒙這句話中,體現實質平等的精神,看到人類透過法律制度以彌補歷史所造成的歧視和不平等,給予優惠待遇是為少數、弱勢與多數一方的差距加上墊腳石,然而制度該如何設計才公平,就考驗立法者的智慧了。
哈利·布萊克蒙大法官小檔案(整理自維基百科) 哈利·布萊克蒙(Harry Andrew Blackmun,1908年11月12日-1999年3月4日)出生於伊利諾州,由尼克森總統提名,於1970年至1994年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哈利·布萊克蒙早期被認為屬保守派大法官,但在著名的羅訴偉德(Roe v. Wade)和竇訴波頓(Doe v. Bolton)兩案中,他寫的多數意見使墮胎合法化。
另外有趣的是,他曾參與1997年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勇者無懼》(Amistad)演出,這部電影是以1839年運奴船上發生的反抗事件為背景,哈利·布萊克蒙在其中飾演前大法官約瑟夫·斯多里(Joseph Story)的角色,使他成為好萊塢首位飾演法官角色的美國大法官。
參考資料:
1.朱建民,美國總統繽紛錄
2.王玉葉,美國法制研究
3.美國的優惠性差別待遇:http://www.wikiwand.com/zh-tw/美国的平权法案
4.加州大學董事會訴巴基案:http://www.wikiwand.com/zh-hk/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