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法律】《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光州事件,當國家變成殺人機器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以市井小民的角度出發,講述韓國民主化運動的重要里程碑「光州事件」,本劇的主角是一個為了生活汲汲營營的計程車司機,為了得到豐厚的酬勞,帶著德國籍記者,闖入當時的禁區「光州」,讓原本不了解抗爭意義,貪生怕死的男主角,成為讓世界看到「光州事件」的功臣。
本部電影不只在韓國創下極佳的票房,在台灣、香港、中國受到廣大的注目。本片雖然沒有在中國上映,卻在影評網站上吸引大量民眾討論,但因為議題敏感,在此影評網上對於此片的討論,已全數刪除。究竟是怎麼樣的內容,導致中國官方如此「重視」?就讓《法操》細細為您解析。
故事背景:光州民主化運動
「爭取民主,反對戒嚴」是這場民主運動的訴求
事件源於1979年,韓國獨裁總統朴正熙,遭人暗殺。為避免北韓藉機南侵,全國實施戒嚴。在戒嚴期間禁止任何政治活動、示威遊行實行宵禁等。引起各界反彈,各地示威抗議不斷。經過一連串的權力鬥爭後,全斗煥取得實權,並宣布全國擴大戒嚴,拘捕了反對黨的政治人物,大學勒令停課。
1980年5月18日,在韓國光州,1500名學生在校門口與空降部隊發生衝突,400餘名學生被拘捕並有80多人輕重傷。但這只是開始,軍隊與民眾的衝突越演越烈,光州市民掠奪軍工廠及後備軍的軍械庫,武裝對抗軍警,當時掌權的陸軍中將全斗煥下令武力鎮壓。經過8日的抗爭,整場運動在軍隊開坦克進入後,大部分抗爭者才放棄抵抗。
有自覺,才能改變
男主角金萬燮是首爾的計程車司機,當時首爾時不時就有學生抗議,導致交通大亂。而金萬燮對於這些抗議的第一個反應是「他們上大學就是為了抗議嗎?」。但對於抗爭的想法,在陪同德國記者拍攝的過程,逐漸改變。從當初的置身事外,安於現狀;至為了自保,想要逃離;最後正視現況,返回光州協助將真相帶出光州。
每當有社會運動發生時,許多人是否跟金萬燮有一樣的想法,這些人就是過得太幸福了、沒吃過苦,不知道現在的生活有多好等等。但事實上真的有這麼好嗎?當我們不去省思,安於現況,我們就不可能有所改變。我們現在的民主,就是靠著先人的自覺、抗爭,爭取得來的。
在動盪時:看見媒體自由的可貴
金萬燮與秘密警察交手後逃離光州,途中停留在光州附近的小鎮稍作休息,這裡和槍林彈雨、滿目瘡痍的光州很不同,大家開心的慶祝著浴佛節,好像光州的種種鎮壓不曾發生。午餐時,金萬燮聽著麵店老闆娘和客人討論光州發生的事,根據報紙的報導,僅有5名軍人及1名民眾死亡。
金萬燮才剛經歷過充斥傷者、死者的醫院,才發現當時的媒體,對於光州事件的報導,經過官方層層封鎖及把關。並沒有人知道光州的真實狀況,除此之外政府也將光州人民形容成共產黨的共犯。金萬燮才下定決心,希望可以把真相帶出來給大家知道。
社會動盪不安時,更需要透過媒體傳遞訊息,透過訊息的傳遞,人民才能夠了解事件的發生,才能有自覺。當媒體變成國家機器的一部份,那麼只是國家控制人民的手段之一而已。所以德國記者才要來到光州,透過不受韓國政府控制的外國媒體,讓世界、讓韓國有機會得知真正的光州事件。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憲法對於媒體有極大的保障,為什麼言論自由是這麼的重要。
透過電影,韓國民主運動轉型正義
認識過去是避免歷史再犯的重要要件,這也是為什麼轉型正義的第一個原則就是「真相知情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並不是韓國第一部以光州事件為背景的電影,雖然電影為了劇情的需要,做了許多改編,但透過這部電影,讓韓國民眾得以去省思、更加重視這段歷史,讓大家擁有相同的歷史記憶。
透過電影的傳遞,也讓毫不瞭解韓國歷史的我們,看到韓國在民主化運動的艱辛過程。當國家控制媒體封鎖所有消息、當國家派出祕密警察排除異己、當軍隊變成國家的殺人工具,人民該如何跟國家抗衡?
除此之外,中國也看到這部片的影響力,深怕與64天安門事件(同樣都有坦克車呢!)有所連結,而做出刪除評論的決策。回到台灣,看到韓國利用這樣的方式,讓人民回顧這段歷史,邁出轉型正義的一大步,而對於台灣的轉型正義,我們又能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