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想評論】迎向2018年的司法挑戰
司法改革的議題,在2017年司法改革國是會議閉會後並未結束,反而是愈演愈烈!像是國民法官制度的討論,熱度不斷;鄭性澤案再審無罪,和蘇炳坤再審案也帶起對再審制度的審視;馬英九前總統大動作指控台北地檢署,更是讓偵查不公開原則如何落實,引發各界重視!迎向2018年,這些司法議題一定仍會繼續發酵,甚至成為焦點!
經過近3年的努力耕耘,法操司想傳媒獲致一定的成果,Facebook粉絲頁面已超過5萬人按讚,官方網站流量也日漸提升,所舉辦的實體論壇活動,也得到參與民眾的支持。邁向2018年,法操司想傳媒仍會秉承創建時的初衷,堅定地捍衛促進法治教育和監督法律體制的理念。
經過這近3年的時光,我們觀察到國內許多民眾仍然對司法似乎有著事不關己的心態,認為只要乖乖做事,就不會和司法扯上邊。但是大家知道張月英只是個在市場努力擺攤賺錢的婦人,蘇炳坤也不會想到因為跟多年前員工的爭執竟導致身陷囹圄,在2017年年底走上街頭抗議勞基法修改的民眾和到場協助的律師,也不會想到竟然會被警察直接帶到市郊「放生」。身為似乎距離人民生活最遙遠的國家權力—司法權,其實一直就在我們生活之中!
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甚至是富可敵國的鉅富,一旦遇到司法,幾乎就像是嬰兒一般。管你是何身分,裁定羈押就直接進看守所,下令限制出境就別想出國,在法庭(含偵查庭),法官和檢察官高高在上,睥睨眼前的被告、證人甚至是律師。
邱聯恭教授常說「一個溫暖而有人性的司法體制,是留給後代子孫最好的禮物。」(原意大概是如此,但文字細節可能稍有出入),我們的司法體制已經是溫暖而有人性了嗎?與其相信體制內的人會自發地溫暖而有人性,不如用體制外的力量督促體制可以溫暖而有人性。如果司法程序更透明公開、如果判決書用語能更淺白易懂、如果法官或檢察官都能在法庭上保持溫和的態度、如果能有效地淘汰不適任的法官或檢察官,那我們的司法體制是不是就能更溫暖而有人性,是不是就更能得到國民的信任?
迎向2018年,司法改革的腳步一樣不會停下,法操司想傳媒也會堅定地向前。在2018年,我們將針對國民法官、偵查不公開、再審制度、限制出境法制化和司法考試沿革等議題持續關注,也期待透過全民的努力,能讓溫暖而有人性且受信賴的司法體制終能在台灣生根、萌芽,進而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