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想評論】公民第二課:參與討論的基本知識

你對政治的想像是什麼?是掃街拜票的候選人,立法委員的唇槍舌戰(和飛越的水球),或者不過是一場譁眾取寵的表演?我們可以看到抱持不同政治立場的親友,為了要投給誰吵得不可開交,也有人對政治冷感,從來不會去投票。無論如何,大部分的人對政治都存在負面觀感,或許你也曾被爸媽耳提面命,以後不許跟政治沾上邊。
其實,政治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人是群居的動物,群聚生活就必須有一定的制度規範,因此亞里斯多德把人類稱為「政治的動物」。《政治人物可以說謊嗎?良心要多少才不算太多?參與討論的基本知識》是德國公民思辨課系列之二,本書將帶領讀者了解國家、政治與人民之間的關係,並淺白解釋許多政治上的名詞和內涵。
了解政治運作,發現制度的差異
要了解政治,首先必須知道國家政治制度是如何運作的。資深記者克莉絲汀‧舒茲─萊斯(Christine Schulz-Reiss)在書中介紹德國的政治運作模式:例如,德國聯邦總統並無決定政策的權力,總理才具有實權(所以我們在報導上多見到的是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而德國多半由數個黨合組執政聯盟,與我國的單一執政黨有所不同。
台灣法政制度多方面承襲德國,讀者除了可以透過本書認識德國的政治制度,也能藉此比較德國與台灣的差異。要維持民主的運作,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制度存在:像是三權分立是避免權力過度集中,在野黨反對的聲音是監督執政黨的力量,這些都是身為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
此外,書中也解釋了一些常使人混淆的詞彙和觀念。從歷史課本到新聞媒體,我們多將共產主義視為敵對的一方,然而昔日對全世界造成重大威脅與危害的納粹主義,卻也是反共產的一員。事實上,所謂的左派、右派並非絕對,而是一個光譜,共產主義和納粹主義正是走到了光譜的極端,而社會主義則是位於光譜偏左的位置,並不等同於共產主義,這也是經常為人所誤用或誤解的情況。
身為一個公民,即使不投身政治,也能透過參與社會活動、監督政治人物或投下選票來發揮影響力。倘若每個人都抱持著政治很黑暗、事不關己的態度,反而讓從政者得以胡作非為。期盼每位讀者都能在本書的帶領下,對政治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評論專區
精選影片

台積電赴美投資|護國神山垮了?台灣被掏空?半導體產業就此一片漆黑?

川普、澤倫斯基撕破臉|川普有什麼打算?趁火打劫?美國會放棄烏克蘭嗎?

北市佛教精舍命案|宗教團體該受管理嗎?該怎麼管?

路邊卸貨害死人|經營者應檢討,別再把經營成本外部化!

郭董欠12億獎金挨告?簽的是什麼合約有影響嗎?戴正吳為什麼選擇以勞動事件提告?

台版「地面師」詐欺案|詐團盯上獨居長者!有什麼防堵的好辦法?

柯P遭起訴——政治獻金部分|法院最新的羈押理由是?柯P這部分最有可能成罪!?

北檢正式起訴柯P|起訴書寫了什麼?還有很多法律問題待解釋?

台達電員工墜樓|疑似遭霸凌?公司跟主管有什麼法律責任?雇主的義務都盡到了嗎?

八炯「中國統戰紀錄片」討論|美國、加拿大都在堤防?中國認知作戰無孔不入!

南韓「長達」6小時的戒嚴|台韓戒嚴規定有何異同?台灣宣布戒嚴更具破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