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法律】《八惡人》:刑罰的存在僅只是犯罪的應報
圖/ 取自網路
文/法操司想傳媒
由美國鬼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執導和編劇於2015年所拍攝的《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 講述在南北戰爭過後,八位不懷好意的過客在暴風雪期間於驛站中所發生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一輛馬車正在暴風雪中急速行駛,車上的乘客是正要帶著通緝重犯黛西·多梅爾格前去紅岩小鎮領賞的賞金獵人約翰·魯斯,途中,他們遇見兩個陌生人:一名黑人賞金獵人馬奎斯·沃倫以及自稱為紅岩鎮新警長的克里斯·曼尼克斯。
在暴風雪中,四人躲進一間驛馬車站避難,迎接他們的不是驛站主人,而是四張陌生面孔,而一場圍繞著通緝重犯黛西·多梅爾格與賞金獵人們的對峙也隨著暴雪到來。
賞金獵人—誓死維護犯人的受審權
賞金獵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英格蘭。政府會給予賞金獵人一定的酬勞追補逃犯,逃犯的罪刑越嚴重,酬勞就越高,因為收入可觀,一些身手不凡者便加入捕快行列,從此在英美等國賞金獵人這個奇特的行業便油然而生。
由於早期交通不便加上通訊不發達,押解人犯回去受審就成了問題,有些政府會將惡行重大的犯人發布不論是生是死(dead or alive)的懸賞令,以便賞金獵人將其屍首帶回領賞。
但在本劇《八惡人》當中,賞金獵人約翰·魯斯卻堅持活著將重犯黛西·多梅爾格押解受審。途中,黑人賞金獵人馬奎斯·沃倫曾調侃過約翰·魯斯,說他帶著「活著」的犯人回去受審相當勞累,不如屍首較為方便,但約翰·魯斯卻相當堅持其原則。
約翰·魯斯明知道黛西·多梅爾一到紅岩鎮即將被處死,但途中還是會確保黛西衣食無缺,避免她挨餓受凍,而為防止黛西逃跑,約翰還將她與自己用手銬緊緊銬在一起,兩人也形成一定的默契,雖然畫面相當荒謬,但似乎也看見文明社會對於法治理念與程序正義的雛形。
私法正義—刑罰是應報還是復仇?
約翰·魯斯與黛西·多梅爾在驛站中遇到紅岩鎮的劊子手,他向兩人解釋,犯人受審後執行絞刑這一連串的過程即為文明社會所謂的正義(justice),然而倘若被害人家屬向犯人復仇,未經審判而讓犯人殺人償命,即為私法正義(frontier justice)。劊子手認為私法正義的好處就是會有復仇的快感,但缺點就是是非不分。但約翰·魯斯反駁劊子手,認為黛西·多梅爾是罪有應得。
這就帶到刑法長久以來的爭論,究竟刑罰是為了替被害人報仇還是僅僅只是為了維護社會正義?過去,殺人償命、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等報復觀念深植人心,又稱「應報理論」,以刑罰作為犯罪之報應,用刑罰的痛苦衡平犯罪之惡害。
但近代「應報理論」的主張已經逐漸取代報復等思想而更加著重於,刑罰的目的在於平衡行為人行為所產生的罪責,以實現正義。其理論主張是為了將社會回復到犯罪之前的狀態,而應報理論所強調的重點就是罪刑法定主義。
罪刑法定主義為的就是防止國家濫用刑罰並保障個人權利,所有的罪責均須以法律明確加以規定,法律若未規定處罰者,即無犯罪。
回到《八惡人》當中,我們可以從約翰·魯斯堅持把黛西·多梅爾送上斷頭台當中,看到現代應報理論的蹤跡。《八惡人》延續昆汀一貫的血漿、暴力美學,其故事內容也相當緊湊、懸疑,藉由每一位「惡人」的台詞也可以得知他/她對於正義的看法以及對於法律堅持的底線,總體來說是一部相當精彩的作品,歡迎大家找來收看。
文/法操司想傳媒
由美國鬼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執導和編劇於2015年所拍攝的《八惡人》(The Hateful Eight) 講述在南北戰爭過後,八位不懷好意的過客在暴風雪期間於驛站中所發生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一輛馬車正在暴風雪中急速行駛,車上的乘客是正要帶著通緝重犯黛西·多梅爾格前去紅岩小鎮領賞的賞金獵人約翰·魯斯,途中,他們遇見兩個陌生人:一名黑人賞金獵人馬奎斯·沃倫以及自稱為紅岩鎮新警長的克里斯·曼尼克斯。
在暴風雪中,四人躲進一間驛馬車站避難,迎接他們的不是驛站主人,而是四張陌生面孔,而一場圍繞著通緝重犯黛西·多梅爾格與賞金獵人們的對峙也隨著暴雪到來。
賞金獵人—誓死維護犯人的受審權
賞金獵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英格蘭。政府會給予賞金獵人一定的酬勞追補逃犯,逃犯的罪刑越嚴重,酬勞就越高,因為收入可觀,一些身手不凡者便加入捕快行列,從此在英美等國賞金獵人這個奇特的行業便油然而生。
由於早期交通不便加上通訊不發達,押解人犯回去受審就成了問題,有些政府會將惡行重大的犯人發布不論是生是死(dead or alive)的懸賞令,以便賞金獵人將其屍首帶回領賞。
但在本劇《八惡人》當中,賞金獵人約翰·魯斯卻堅持活著將重犯黛西·多梅爾格押解受審。途中,黑人賞金獵人馬奎斯·沃倫曾調侃過約翰·魯斯,說他帶著「活著」的犯人回去受審相當勞累,不如屍首較為方便,但約翰·魯斯卻相當堅持其原則。
約翰·魯斯明知道黛西·多梅爾一到紅岩鎮即將被處死,但途中還是會確保黛西衣食無缺,避免她挨餓受凍,而為防止黛西逃跑,約翰還將她與自己用手銬緊緊銬在一起,兩人也形成一定的默契,雖然畫面相當荒謬,但似乎也看見文明社會對於法治理念與程序正義的雛形。
私法正義—刑罰是應報還是復仇?
約翰·魯斯與黛西·多梅爾在驛站中遇到紅岩鎮的劊子手,他向兩人解釋,犯人受審後執行絞刑這一連串的過程即為文明社會所謂的正義(justice),然而倘若被害人家屬向犯人復仇,未經審判而讓犯人殺人償命,即為私法正義(frontier justice)。劊子手認為私法正義的好處就是會有復仇的快感,但缺點就是是非不分。但約翰·魯斯反駁劊子手,認為黛西·多梅爾是罪有應得。
這就帶到刑法長久以來的爭論,究竟刑罰是為了替被害人報仇還是僅僅只是為了維護社會正義?過去,殺人償命、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等報復觀念深植人心,又稱「應報理論」,以刑罰作為犯罪之報應,用刑罰的痛苦衡平犯罪之惡害。
但近代「應報理論」的主張已經逐漸取代報復等思想而更加著重於,刑罰的目的在於平衡行為人行為所產生的罪責,以實現正義。其理論主張是為了將社會回復到犯罪之前的狀態,而應報理論所強調的重點就是罪刑法定主義。
罪刑法定主義為的就是防止國家濫用刑罰並保障個人權利,所有的罪責均須以法律明確加以規定,法律若未規定處罰者,即無犯罪。
回到《八惡人》當中,我們可以從約翰·魯斯堅持把黛西·多梅爾送上斷頭台當中,看到現代應報理論的蹤跡。《八惡人》延續昆汀一貫的血漿、暴力美學,其故事內容也相當緊湊、懸疑,藉由每一位「惡人」的台詞也可以得知他/她對於正義的看法以及對於法律堅持的底線,總體來說是一部相當精彩的作品,歡迎大家找來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