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法律】《永生戰》:科技、道德與法律的衝突
文/法操司想傳媒
《永生戰》是今年(2021)年4月在台灣上映的韓國電影,內容講述已經退役的前情報局特務閔基憲(孔劉 飾)為了治療末期的癌症,與情報局作出交換條件,只要他能保護擁有永遠生命的複製人徐福(朴寶劍 飾)就能透過徐福神秘的特性獲得治療。
科技發展與倫理的界線
科技發展的速度所造成的變化,可能是社會倫理或是法律規範難以跟上的,例如經常使用於小說、電影題材的「複製技術」,早在1996年英國就已經成功複製出第一隻哺乳類動物—桃莉。而美國與中國更先後已不同技術成功複製出猴子,由於基因與人類相近,或許對於治療人類疾病的研究會有飛躍性的幫助。
但是利用複製技術延長人類壽命真的是好事嗎?如果未來成功複製出人,那他會被當成「人類」看待嗎?這些都是各方一直以來所提出的質疑,不過不光是這種對於未來的討論,其實現代就已經有許多科技看來的爭議。
例如現代科技已經能做到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來修改人體有缺陷的基因,以避免未來發生遺傳疾病,2018年中國南方科技大學教授賀建奎就使用了此技術,讓一對愛滋病免疫的雙胞胎誕生,但此舉卻遭受全球撻伐。因為基因在編輯的過程中仍有可能產生異常的風險,若發生問題該由誰為生命負責?這究竟是治療還是操作生命?
代理孕母的爭議
在台灣的「代理孕母」也受倫理道德等因素所以遲遲未能合法化,代理孕母過去的出發點是為了讓無法受孕卻想要小孩的夫妻有個機會。而隨著同性婚姻合法化,這也讓同性伴侶能否透過此方法生育後代受到討論。
這同時也牽涉到很多層面的問題,像是代理孕母的身體可能只被當成生產的機器而遭到剝削或非人的對待,或可能發生父母拋棄有基因缺陷小孩等情況,聯合國也警告代理孕母若演變成商業行為將等同於人口販賣。
台灣雖然在民國96年就已經制定《人工生殖法》,但規定僅「夫及妻」可以接受人工生殖,且妻還必須能以其子宮孕育生產胎兒者為限,導致許多有需求但又不符合法規規範資格的人(不孕症、無子宮、同性伴侶等),只能到其他合法的國家尋求代理孕母等方式求子,反而增加各種風險,因此近年來民間團體也不斷呼籲政府應該修法,回應民眾需求、保障人民權益。
如果是期待著看到特效華麗的科幻動作片而來看《永生戰》的人或許會略顯失望,不過其實故事的背後隱含著許多對於生命的看法,究竟怎麼樣才算是活著?如何定義自己的存在價值?非常值得大家一同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