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法律】《高校棋蹟》:棋盤之前人人平等
文/法操司想傳媒
《高校棋蹟》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在1998年,位在貧民區缺乏資源、紀律混亂的邁阿密傑克遜高中。沒想到從被學校當成「收容中心」的西洋棋課程中,竟然能挖掘出極具潛能的璞玉,甚至成為代表學校的西洋棋隊在比賽中一路過關斬將,闖入全國西洋棋錦標賽爭奪冠軍獎盃。
棋盤之前人人平等
在傑克遜高中的學生之中,有一大部分是由拉丁美洲裔所組成,有些學生是移民家族的後代、有的甚至是偷渡而來。因為生活資源的匱乏,讓這些學生認為他們的生活只有靠販毒或是成為足球明星才有機會翻轉,導致在成長的過程中若是稍有不慎就可能會誤入歧途,這些惡性循環也讓拉丁裔族群飽受歧視。
拉丁裔所受到的歧視,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先美國在獨立之後為了開發與建設而需要大量勞動力,除了位於社會頂層的白人、奴隸後裔的黑人,另外就是從中南美、墨西哥北上發展的拉丁民族。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陷入全國經濟大蕭條,為了維護原有國民的工作權,美國政府就以將大麻列為毒品為由,將具有使用大麻習慣的拉丁裔人民通通逐出美國,同時也狠狠在他們身上貼上「犯罪者」的標籤。
這種歧視很可能一直深植人心,畢竟「歷史是由贏家所寫的」,同樣是西洋棋高手,但是拉丁美洲高手的棋譜與事蹟與歐美棋手相較之下鮮為人知。不過雖然他們的足跡有可能會被歷史操作所抹去,老師仍然告訴學生們因為「在棋盤之前人人平等」,不論出身高低只要坐在棋盤的兩端就是一場公平的競爭,希望大家不要妄自菲薄,而是要積極的創造屬於自己的歷史。
被歧視的同時也會歧視別人?
受到歧視人人都感到反感,但矛盾的是受到歧視的「弱勢」仍可能會歧視另外的弱勢族群。像是拉丁裔雖然在美國飽受歧視,但碰到亞洲人卻會比出小眼睛的動作或叫他們chinito(小中國人),活生生的例子像是在2017年美國職棒的賽場上,太空人隊的古巴籍打者古瑞爾(Yuli Gurriel)對道奇隊日本投手達比修擊出全壘打後就在休息室做出這些舉動,引發群眾一片譁然並且受到禁賽5場處分。雖然他可能不抱惡意、覺得這只是開個小玩笑,但我們也可以從中了解到,最嚴重的歧視往往就深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在台灣我們是否也可能在不經意之下對某些族群有所歧視?像是認為原住民就一定很會唱歌、都很愛喝酒,甚至稱他們是「番仔」。或是有沒有曾經認為國際移工比自己更為低下?為何提到「外勞」就直覺聯想到是來自東南亞的人,為什麼不會認為是歐美白人?
歧視往往就是從這一點一點的偏見跟刻板印象中所組合而成,在反歧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反省與檢討是否有在不自覺中成為歧視的「幫兇」,唯有放下心中的成見才能真正讓「人人平等」真正的實踐,不只是在棋盤之前、而是不論在何時何地都擁有真正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