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法律】《黑白正義》:如果你想要自由,就要為它奮鬥。

  • 2020-05-08
  • 法操司想傳媒
電影劇照。取自網路

文/法操司想傳媒

《黑白正義(Marshall)》是2017年美國上映的一部法律傳記電影,以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瑟古德·馬歇爾(Thurgood Marshall)曾經手的案件改編,並找來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威克·鮑斯曼(Chadwick Boseman)飾演馬歇爾的角色。在馬歇爾擔任律師期間,接到一起非裔遭控性侵白人的案件,他與另一位猶太裔律師共同為被告辯護。

案情撲朔迷離  謊言掩蓋真相

1940年代,馬歇爾在馬里蘭州從事律師職務,並為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工作,專門替無辜遭陷的非裔美國人辯護。馬歇爾接到一起發生在康乃狄克州的案件,一名非裔司機史貝遭控性侵他的雇主艾蓮諾,並在得逞後,企圖將她推下橋殺害。同時,原本在康乃狄克州擔任商務律師的山姆,陰錯陽差下與馬歇爾一同接下這件刑案。

被告史貝聲稱他是無辜的,並提到他當晚前往俱樂部打牌,在路上曾被警察攔下,因此警察能證明他的行蹤。然而,這個案子從進到法院那一刻,就處於不利的地位。首先,審理此案的法官表示,馬歇爾非當地律師,因此禁止他在法庭發言;其次,在挑選陪審員的環節,同為非裔的候選人遭到淘汰,明顯帶有偏見的白人卻被留下。

在詰問證人的過程中,馬歇爾和山姆逐步攻破證詞中的漏洞,例如艾蓮諾聲稱史貝朝她扔石頭,想藉此砸死她,但案發現場的石頭非常小顆,正常人根本不會用這種方式殺人。另一方面,馬歇爾也發現,多位證人的證詞與史貝的說法明顯搭不上,顯然聲稱自己無罪的史貝,並沒有說出實情。

為有色人種奔走  挑戰種族隔離政策

這部片的主角馬歇爾是美國第一位非裔大法官,在擔任大法官之前,他以律師身份為人權和平等奮鬥,是美國司法史非常重要的人物。本片的故事是從State of Connecticut v. Joseph Spell案改編,由於1940年的美國仍存在種族隔離政策,涉及有色人種的案件,更容易觸發眾人敏感神經,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

在一系列馬歇爾經手的案件中,最具指標性的當屬1954年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在這個案件,馬歇爾主張種族隔離教育違反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平等權,最高法院最終認為不應區分有色人種和白人上不同學校,公立中小學應全面廢除種族隔離教育,為種族平等打下重要的一仗。

這個案件影響之重,不僅為民權運動開疆闢土,也影響往後最高法院的判決。事實上,馬歇爾在擔任律師期間, 一共處理過32起上訴至最高法院的案件,其中29件獲勝訴判決,展現他過人的才智。尤其,在當時非裔仍處於相當弱勢的地位,片中演到馬歇爾遭白人圍毆的場景,可能只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冰山一角,更凸顯他堅毅不拔的精神。

陪審員選任制度  檢辯各有盤算

從法律視角看這部片時,會發現馬歇爾要打贏這場官司,不能僅靠熱忱,還須豐富的經驗和觀察力。在選任陪審員時,康乃狄克州的多位候補陪審員,須先在法庭輪番接受檢察官和律師的詢問,藉此剔除帶有偏見的人選,並選出適合本案的陪審員,這個階段通常被稱為「預備詢問」(voir dire)。

此時,檢察官和律師提出的問題就相當重要,他們會從問題中試圖找出對己方有利的陪審員,例如詢問對特定社會議題的看法,藉以了解陪審員的立場。另外,檢辯雙方擁有一定次數的挑戰權(Peremptory challenge),可以無理由否決對方同意的陪審員,可見在還未正式審理案件以前,就已是雙方鬥智的開始。

作為一部傳記型電影,原本預期內容可能略顯枯燥,但沒想到在還原真實案件之虞,無論是劇情和節奏都相當具可看性,大量檢辯法庭攻防的部分也非常精彩。近年美國除了《黑白正義》以外,2018年上映的《法律女王》同樣以大法官金斯伯格為原型改編,透過電影讓人民更認識他們,也是對這些大法官在司法領域貢獻良多的敬重。


評論專區

諮詢 大壯律師 LIN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