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法律】《老大無罪》:就算天塌下來,也要討回公平正義。

  • 2019-12-06
  • 法操司想傳媒

圖片來源:NABILNET[/caption]

文/法操司想傳媒

《老大無罪》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由馮迪索主演,故事改編自1986年的The United States v. Anthony Accetturo案,是美國史上審理時間最長的一起刑事案件。本案被告多達20人,為義大利黑手黨盧切斯家族的成員,總共被控76項罪名,花費共21個月的時間才完成審理。

史上最長案件  與摯親針鋒相對

主角Jackie是盧切斯家族的一員,從小就和其他成員一同生活,他因販賣毒品等罪名,遭判30年有期徒刑。在Jackie服刑期間,檢方因握有盧切斯家族多名成員賭博、恐嚇取財、詐欺等犯罪的證據,因此打算以RICO法起訴20名被告,並企圖遊說Jackie成為污點證人,以換取較輕刑度。然而,重義氣的Jackie即使已身陷囹圄,也不願背叛他的同夥。

20名被告、76項罪名、超過80位以上證人、以及多達500件以上證物,這場馬拉松式的審判就此展開。令人訝異的是,面對如此重大的案件,Jackie不委任律師,選擇親自為自己辯護。不諳法律的Jackie在法庭上以戲劇化、接近下流的方式發言,遭法官以藐視法庭裁罰;但也因Jackie真摯的表現,不僅常讓陪審團哄堂大笑,似乎也逐漸打動他們的心。

隨著檢方傳喚的證人陸續登場,Jackie雖仍不改輕浮的說話方式,但在他每一次詰問證人的過程中,也會發現證詞中的疑點。在檢方傳喚的諸多證人中,Tony是檢方強而有力的污點證人,他不僅曾當面朝Jackie連開四槍,還是Jackie的表弟。面對親表弟的背叛,Jackie與Tony對簿公堂,是否能影響陪審團最終決定,將成為關鍵的時刻。

RICO法案  防範組織犯罪

本片故事改編自真實案例,其中被告遭起訴的RICO(Racketeer Influenced and Corrupt Organizations Act)法,目的是為防止犯罪組織以犯罪所得操控經濟和商業活動,於1970年所制定的法案,尤其是針對恐嚇取財等犯罪類型。片中被告所屬的盧切斯家族,是美國義大利裔黑手黨的五大家族之一,因此檢方除起訴被告各別的犯行以外,也企圖以RICO法將他們一網打盡。

而在我國,類似的法律就屬「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從第2條的定義可見,犯罪組織是指由三人以上組成具有「持續性」或「牟利性」的有結構性組織,並犯強暴、脅迫、詐術、恐嚇等罪。

但在過去,由於犯罪組織的定義要有「內部管理結構」或具有集團性、常習性、及脅迫性或暴力性等要件,犯罪行為人要符合這些定義十分困難,使得這個條例在實務運作上,相當難成罪。因此,後來才修法將要件放寬,也讓這個條例更有使用空間。

陪審團影響力大  證據定生死

作為一部法律電影,本片的看點來自於主角在法庭上與證人、陪審團、法官的互動,以及法庭外形塑主角的形象和人格。有趣的是,片中並沒有交代這些被吿犯案的事實,至多從證人的證詞中,拼湊出零碎的故事。有別於上帝視角,觀看本片的同時,就好像坐在陪審席上,看著Jackie誇張的演出。

當Jackie第一次在法庭上脫序發言後,其他被告的律師團認為Jackie將導致訴訟結果不利。此時,有一位律師說出「一個笑顏逐開的陪審團,就不會是意見搖擺的陪審團(a laughing jury is never a hanging jury.)」這句話的意思令人玩味。正面來說,當被告的處境深獲陪審團認同,那他就極可能被認為無罪;但反面來說,也可解讀成對被告的印象分數,就足以左右陪審團的決定。

舉例來說,知名的辛普森案在刑事上獲判無罪,當時的辯方就積極促使非裔人種進到陪審團,無非是希望能為同為非裔的被告,搏取更有利的局面。最終13名陪審員中,有高達9名非裔,似乎也呼應律師說的那句話。然而,法庭上終究講求證據,即便是本片中惡名昭彰的黑手黨盧切斯家族,也不能僅憑印象將他們定罪。透過這部片,能更了解這起美國有名案件的來龍去脈。


評論專區

大壯律師 LINE
top